陈琳珺

部门组:小学部-英语

学科组:English

我的博客数:116

我的评论数:8

• 个人博客 (116)

陈老师:看了你的文章我很感慨,学习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并付诸行动,这是成为优秀教师的良好品质,赞赏你!石惠新

正达为每一个福娃提供了成长、展示的舞台,我们的福娃很幸运、很幸福!

享受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看到每个孩子的不同,鼓励他们朝着自己原本的样子越长越好,你真棒!

同为班主任的我们,有着同样的感悟!相信孩子们通过这次比赛都收获了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Impossible mission变成了possible, 而且是做到了commendable,为你们点赞!

为小朋友们整齐划一的动作,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家长的全力支持点赞!

陈老师的这节课上的是Part C小故事,整节课思路非常清晰,条例明确,学生在她的带动下完成了Being a good citizen的思维导图,完成本节课task,值得学习的是Part C故事教学的重难点是需要自己把握的,陈老师把握的很到位,是一节值得学习的好课!

课上的棒,文章分析的也值得学习!

责任杯教学反思(2016-11-19 15:03)

栏目:个人博客





阅读(775) | 评论(1)查看全文>>

啦啦操活动随想(2016-10-19 14:37)

栏目:个人博客

啦啦操活动随想

  初识啦啦操,是在上个学期的外语节中。而让我真正走进啦啦操则是因为上周的全校啦啦操比赛。啦啦操是一项集娱乐、音乐、健身、集体操、舞蹈于一体的普及型极强的体育项目。而在这两个活动之前,我一直以为啦啦操就是一个节奏比较快的广播操而已。

本人原本是不擅长体育运动的,开学初期,听到学校会举行这一项活动时,我心想: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学会那么多动作,似乎是mission impossible呀。但是受到了可以加分的诱惑,也在活动的推进中,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渲染,我开始慢慢地愿意接受这样的活动了,也乐于参加到其中。通过参与,发现啦啦操对自己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起到了很大的锻炼作用。虽然每次都练的气喘吁吁,但是每当音乐响起时,就会瞬间被舞蹈音乐的活力感染,不自禁的加入到这一活动中去。

在啦啦操的排练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体育贾老师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作为曾经的小荧星班,我一直都为我们班的天时、地利、人和而暗喜。再加上副班主任体育贾老师的加入,简直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而贾老师并没有为此而沾沾自喜,他对我们班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多次放弃自己的休息空课时间帮我们班级排练动作、抠细节,大到自编舞蹈编排,小到孩子们的站位,事无巨细都考虑的非常周到。在个班创意动作选择上,贾老师选择了用托举的动作结束整个舞蹈,显的特别有新意,为整段舞蹈画上完美的句号。老师通过示范、边练习边指导等多种形式向孩子们进行了啦啦操的基本技能训练,我也通过认真学习请教,对啦啦操由原来的一知半解到有了基本的掌握,收获颇多。

在老师的带动下,原本就生性活泼、多才多艺的四1班孩子也变得越来越棒。每个孩子都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但在整个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孩子们那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在上场前,每个孩子都显的信心满满,一副不让老师操心的样子,力争为班级争光。集体荣誉感来自于集体凝聚力,他们一个动作都不让自己失误,生怕自己做的不到位会影响班级形象。   
   
活动过程中,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也令人感动。在准备服装期间,班级的微信群都炸了。家委们更是集思广益、为编操和服装绞尽脑汁。我们最终选择了一套黑色蜜蜂服作为比赛服。神秘大气的黑色,配上学校的logo和小蜜蜂班独有的略显调皮的小蜜蜂,反差强烈,穿在孩子们的身上,显得特别的出挑。

   这次的活动在丰富了孩子们课余时间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促进班级进步。给这样的活动点赞!

阅读(730) | 评论(3)查看全文>>

读《小学还能这样上》有感(2016-09-20 15:48)

栏目:个人博客

《小学还能这样上——中国妈妈眼中的加拿大小学教育》是这次学校发下来的精神食粮中最吸引我的一本书,该书作者的两个孩子都在加拿大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在他们的求学过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中加两国教育上存在的巨大差别,而这差别的根本在于教育理念。这本书就是以一个妈妈的视角,以记载故事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两个孩子在小学学习生活经历。

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源于自己在刚过去的那个暑假中和学生们在加拿大的两周游学生活。虽然我们未曾到过加拿大的小学,但我们进了加拿大一个名为Camp Tamarack的营地,在营地生活的一个星期里,我们的孩子与当地的孩子和老师融为了一体,他们一同学习、玩耍、体验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作为带队老师,我们不仅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我们也在一旁目睹了加拿大老师的教学方法,感受到了我们的孩子和加拿大孩子身上的点滴差异。正所谓旁观者清,中加两国的文化差异尤其是教育上的差别,清晰可见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在营地里的用餐时间。每次吃饭前,营地里所有的孩子都会按照分组要求围绕各自小组的长桌坐好,由老师负责把食物送到他们的桌子上。老师会帮助孩子一起分发好食物,然后孩子和老师一起用餐。这个吃饭时间约为30-45分钟,正式用餐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你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加上正式二字因为在正式用餐结束后,整个餐厅便进入了狂欢时刻。营地主管老师会播放音乐,而其他老师会和孩子们一起大声唱歌,他们唱到兴奋时,还会用手或叉勺在桌上打节拍,站在椅子上跳舞甚至成群跳舞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他们利用每一个机会,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看到这一幕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原来吃饭也可以这么疯狂。其实当时我是有疑惑的,国外不是一直很注重餐厅礼仪吗?难道这也是文明用餐吗?针对这一情况,我特意咨询了当地的老师,老师回答道:“在加拿大的小学里,可不是这样用餐的,他们对于孩子的餐厅礼仪有严格的规定,而现在正值暑假,又是在营地,孩子们来营地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只要孩子have fun,这些行为都是允许的。”我恍然大悟:原来彻底的放松是为了更好地约束自己。再仔细观察一下小朋友,每个加拿大的孩子都载歌载舞、全情投入。其实我们的队伍中,能歌善舞的孩子不在少数,可是可能因为对于陌生环境的些许不适,也可能由于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内敛与害羞,我们的孩子似乎还缺了点“火候”。细细想来,这也是我们两国教育理念不同的必然结果吧。很多西方国家的老师会以更加全面的角度去衡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水平。他们会看到孩子之前的差异,鼓励孩子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把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更愿意表达自己,也变得更加自信。书中一位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一样,只要一个孩子没有太让人担心的问题就可以了额。有时候,有的孩子和别的成长有差异,或许他的个性就是这样。

再转念一想,其实正达的孩子是很幸福的,相较于其他学校,我们的孩子已经比同龄人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舞台。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够改变大环境,但我们能从自身做起,去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阅读(758) | 评论(2)查看全文>>

组内研究课教案及反思(2016-06-20 15:48)

栏目:个人博客

Teaching Plan for LWTE 3A Chapter 2 Festivals Period 2

教学目标:

1. 在语境中初步感知四个节日名称:

Christmas,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

2. 在语境中初步感知和节日活动有关的词组

decorate Christmas trees, give presents, have a family dinner, hang the herbs, eat rice dumplings, watch dragon boat races, eat moon cakes, enjoy the full moon, reunite with my family, visit my relatives and friends, get lucky money, have a big feast, watch New Year Gala and fireworks

3. 在语境中初步感知语言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I … best.初步学习使用相关句型对自己和他人最喜欢的节日进行询问和回答

4. 在语境中初步感知学习描述节日的语言,能用相关词组和句型对节日进行简单描述。

Christmas is in …

It comes in …

At …, we …

We are happy at …

5. 通过学习描述节日,了解民俗习惯,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欢快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爱节日爱生活的情感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Pre-task preparation

Let’s read

复习旧知

While-task procedure

 

 

 

 

 

 

 

 

 

 

 

 

 

 

 

 

 

 

 

 

 

 

 

 

 

 

 

 

 

 

 

 

 

 

Christmas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

1. elicit Santa’s letter

 

2.Santa’s letter

1) listen to Santa

2)answer questions:

What season is Christmas in?

When does Christmas come?

What do people do at Christmas?

3)learn new phrases

4)practice

 

 

 

5) elicit Pam’s interview

 

 

1) listen to a dialogue to elicit Dragon Boat Festival

2) questions: What season is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When does Dragon Boat Festival come?

3) listen to Linda to elicit new phrases: hang the herbs, eat rice dumplings, watch dragon boat races

4) get to know some details of the activities at Dragon Boat Festival.

5.) practice

At Dragon Boat Festival, I hang…

I …

I …

I enjoy myself at …

6) pair-work


1) fill in the blanks of a dialogue to elicit two festivals

2) questions:

What season is … in?

When does … come?

3) discus in pairs:

What do we do at …?

4) learn new phrases

5) pair-work

 

 

 

 

Santa的来信引出Christmas

 

感知语言,为后面的回答问题做好铺垫

引出新词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鼓励学生从阅读中习得新知

 

Christmas进行总总结

 
引出后面几个节日的学习

 

 

通过Pam和几个小朋友的对话,在语境中学习描述Dragon Boat Festival的语言

 

 了解民俗习惯

 

巩固新知

 

 
通过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新词组

Post-task activities

Pam’s letter

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festival

复习巩固

Homework

1. Read PPT

2. Write a letter to Santa Claus

 

 

 

课后反思:这一节课,主要的语言点集中在对几个节日的描述上,由于考虑到单元整体设计,为了更好地和后一课时Part C故事衔接,我在这一课时中设置了Pam帮助Santa进行children’s favorite festival调查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语境中更好地感知、学习语言。整体而言,整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整节课由于内容较多,所以明显感觉到时间比较紧迫,对于前两个节日,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充裕,学生内化的时间较长,所以掌握得也较好,但是后两个节日,在教授新内容时,就显得比较仓促,学生操练的机会也不够多,所以掌握得还不够扎实。以后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还应好好把握语言点的量。

2. 在教授Mid-Autumn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这两个节日时,我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两个节日分别出现在哪几个月,这一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还比较难,大部分小朋友对这一内容还没有概念,以后可以通过一些相关视频或者文章,让小朋友先有所了解,再回答问题。

3. 这一节课的板书内容比较多,但由于太具体,以至于学生太过于依赖板书,以后可以尝试只出现关键词,而不是整个词组,从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逐步脱离语言支架,真正内化语言。

 

 

阅读(800) | 评论(0)查看全文>>

外面的世界不会原谅你(2016-05-19 14:36)

栏目:个人博客

    最近看了校长推荐的一篇好文,标题为: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你。文章两个高中生围殴老师的实例深深触动了我。老师本应是学生尊重的对象,文中的学生不但不尊重老师,反而拿出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伤害老师。从这两个孩子身上折射出了教育中的问题,显然,对这两个的孩子教育是失败的,造成的原因很多,我认为家庭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我付了学费,那孩子所有的教育都可以丢给老师,无论在品德还是成绩上出了问题,都是老师的责任。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不可有,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在大城市里,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每个孩子的家庭条件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当成掌中宝,恨不得给孩子们创造最好的生活成长的环境,然而有时却忽略了对孩子情感的教育。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又在校园里度过,和外面的社会相比,校园就如同一个四季如春的温室,没有社会上的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弱肉强食。孩子们在温室里体会不到社会上的残酷。这样的状况导致很多很多孩子在家被当成宝,在校耍小性子,生大脾气。他们目无尊长,和同学中间也不能好好相处。高智商低情商虽然在学校里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孩子们终究将走上社会,社会百态将会好好的给他们上一课。运气好的吃点小亏,运气差的甚至会毁了一生。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有学习的年限,到时间了就毕业,无可留恋。但是社会却是需要一个人学习一辈子的学校。最近看到一个例子,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申请美国高校被拒。家长甚至怀疑对方有种族歧视。招生主任给这位家长一个令人震惊的理由:你的孩子智商很高,可是他的情商却是零。因为情商太低,我们无法接收你孩子的申请请求。因为孩子缺乏必要的社会活动,缺乏主动能动性。

    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相关。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注意我们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会我们在遇到挫折时的抗压能力,学会和他人的情感交流,提高自己的情商的最好方法,就是和他人接触,进行交流。

    希望更多的家长能更多地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中国孩子毕业后压力最大的并不是就业,而是如何与人打交道,一个智商高的人很容易在学校表现出色,最终却落得平庸的一生。而一个智商和情商兼备的人,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阅读(833) | 评论(0)查看全文>>

听课感想(2016-04-21 22:17)

栏目:个人博客

本周三,有幸听了英语组长屠彩英老师的一节骨干教师展示课。现将感想记录如下:

    一、通过合理使用教学PPT,提高教学效率。屠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牛津1B M1U3 Taste and Smell。这一内容,通过老师共同的努力,已经在资源包里形成了比较丰富的内容,所以当看到课题时,我就产生了一个小小的疑问:这一课,屠老师又会做什么样的文章呢?屠老师上课时使用的PPT不一定那么花哨,她把PPT当成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上课时,她利用各种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仅仅是靠PPT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课。有时,我经常会为了制作精美的PPT而费尽周折,虽然有时PPT的质量高低的确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一味追求PPT的精美与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课堂活动本身的思考,这就本末倒置了。

二、通过利用孩子熟悉的人物设置情境,让课更有亲和力。屠老师这次创设的情境真可谓是紧跟潮流,她选择了此次外语节一年级戏剧表演中的主人公——小美人鱼作为情境中的主角,由于有外语节前期工作的铺垫,再加上孩子们本身就喜欢卡通人物的特点,课的一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小朋友。小朋友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对话的模仿和表演,不知不觉就慢慢习得了语言。 
   
三、通过设置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兴趣。由于屠老师所执教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这一年龄的孩子的点。屠老师通过演唱歌曲、朗读儿歌、小组竞赛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做汤这一环节,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屠老师希望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有关制作蛋汤的步骤,她让孩子们一边做动作、一边练语言,还邀请了小朋友到讲台前来做小厨师。另一个有关waiter的环节也让我记忆犹新,为了让孩子更好体验waiter应该说的话,屠老师邀请了四位小朋友来竞选the best waiter,并让全班小朋友作小评委,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加了情境的真实性,让孩子学得更开心也更扎实。

    听完课后,我一直在想,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屠老师也一直都不忘钻研,在她眼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那么我更应如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继续努力!

阅读(709) | 评论(0)查看全文>>

读“教育就是要教思维”有感(2016-04-18 14:47)

栏目:个人博客

 最近看了石校长分享给大家的一篇文章——教育就是要教思维。作者从1994年的“未来家庭娱乐产品概念大赛”中引出了这个命题,中国共有20所学校1300多名选手参赛,可谓阵容强大、气势磅礴。然而,比赛比赛正如我们很多人预料到的,大赛的冠军、亚军、季军中国孩子竟然连边都没有沾上,最后却只获得一个纪念奖。这给平时一直觉得中国孩子智商高的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为何孩子们的作品如此缺少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高分低能这个词近些年来一直被提及。中国孩子不缺应试能力。雅思、托福、各种数学物理竞赛的领奖台上永远不会缺少中国孩子的身影。他们被从小训练成为一个个做题机器,扫了题目一眼就能知道解题思路,并给出答案,但缺少了创新。同等年级欧美国家的孩子们学习的数理化远及不上中国孩子的程度,但是慢慢的,从大学开始,在需要新思路、出学术成果的阶段,中国孩子一点点跟不上节奏了。在走上社会时候,高分低能、高智商低情商走极端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这并不是孩子们的错,其实我觉得也不是教育体制的错。万人走独木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人多,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目前没有更好更公平选拔人才的手段了。而且近些年来中国教育人也加强了素质教育的力度,比起1020年前已然有巨大的进步。

作为一个福山人,老师们无处不加强对孩子们思维的训练。我们要给孩子们自己学习探究的一种学习模式。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环境,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各种生活习惯,引导孩子们学会学习。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单教会孩子们机械的做题目不如教给他们解题思路,单单给孩子们解题思路不如给他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自己探究学术知识。而老师们给他们以引导。等到课堂上,不是老师一直在问孩子们问题,而是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反过来问老师们,那说明我们的教育手段就有了成足的进步。

    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和品质的总和,是智力活动的最高形式。通过我们的教育和引导,让孩子能思考,敢创新才是教育的最高水平。

阅读(732) | 评论(0)查看全文>>

LWTE 2B Ch6 Period 3教学设计及反思(2016-03-20 15:19)

栏目:个人博客

Teaching Plan for LWTE 2B

Chapter 6 Buying Snacks Period 3

教学目标:

1.  在故事中进一步复习词组go v-ing,并进一步学习新词汇:paint, be worried about, play chess, make models

2.  在语境中进一步复习句型

What do you do on…?/ I … on… What does… do on…?/ He/She … on…、能熟练运用句型进行问答并进一步学习,并进一步学习新句型

This …, I …  But I can’t …  I just …  I feel …

3. 通过阅读故事、表演故事的方式,体验故事带来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Pre-task preparation

song: sport

 

sing the song

 

活跃课堂气氛

While-task procedure

 

1. elicit: Bennie

 

 

 

 

 

 

 

 

 

2. Pam’s letter

 

 

 

 

 

 

 

 

 

 

 

3. Pam’s visit

 

 

 

 

 

 

 

 

4. Bobo’s diary

1) listen to Bennie (the first part) and find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name, age, hobbies)

2) listen to Bennie (the second part) and answer: Why is Bennie unhappy

3) Read as Bennie

4) elicit: be worried about

5) make sentences:

… is/are worried about … because

 

1) brainstorm: if you are Pam, how can you help Bennie?

2) elicit Pam’s letter

3) read Pam’s letter and answer questions:

How is Pam?

What does Pam want to do?

When can Pam visit Bennie and Bobo?

4memory game

read Pam’s letter again and fill the blanks

Bobo … on …

 

1) act as Bobo

Bobo, I am here. Where are you?

2) listen to the flash

3) read as Pam and Bobo

4) talk about Bobo’s week

5learnplay chess, paint, make model

6) pari-work

read as Bennie and Bobo

 

1) Brainstorm

Bobo likes activities. Why sis he so tired?

 

2elicit

This …, I …

But I can’t …

I just …

I feel …

3Group work

Bobo’s Friday/Saturday/Sunday

This …, I …

But I can’t …

I just …

I feel …

 

鼓励学生通过听音,获取Bennie的信息,训练学生听力

 

引出新词组

 

通过造句,巩固次子

 

鼓励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多帮助他人

 

 

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游戏巩固本单元重点句型,提高学生兴趣

 

通过先听,再模仿的方式,学习故事

 

 

 

在故事中学习新单词和词组

复习巩固故事

 

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Bobo’s diary,感知新句型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Bobo的生活,并用新授句型进行描述

Post-task activities

1. Read Part C

2. act the story out

3. make an ending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Bennie and make an ending

 

Homework

 

1.    read part C

2.    write down your suggestion to Bennie

 

 

 

 

课后反思:这一课时是原资料包中的内容,但当时的内容是适合四年级的学生的,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有一些难度,因此我对课中的活动设计进行了调整。例如,把原来要求听大段回答问题的形式改为逐步听段回答,把原来听音完成句子的内容改成了阅读后以memory game的形式进行填空,整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是在故事的后半段,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Bobo’s diary的处理还不够到位,给学生的铺垫较少,以后应该在新授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模仿操练的方式,更好地感知语言。在输出部分,也可以通过问答,帮学生理清思路,只有给了他们足够的铺垫,他们才能学得更加有效扎

阅读(747) | 评论(0)查看全文>>

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2016-03-19 17:12)

栏目:个人博客

         工作闲暇之余,我阅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一书,虽然还没有来得及看完整本书,但是作者在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对孩子的爱深深地感染了我。他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同身受,就是要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求知的火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学生毕竟年幼,光靠苦口婆心的反复教育是不能有很好的效果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别的方面加强对孩子们的关心.

小刘是我们班一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们的教室在三楼,但他经常要在课间跑到二楼去嬉闹一番,等到上课铃响,再满头大汗的跑回教室。这样的情况,他已经被我“活捉”了多次了,为了这事情我也没少批评他。一天早晨,我从办公室出来,走在去教室的路上,远远的就看到他开心的拐到二楼来了,我心想:好你个家伙,大清早的又跑到二楼来玩!我连忙赶上去想要责备他一番:平时课间调皮也就算了,怎么一大早的上学来都要跟同学们打闹一番。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位爷爷背着他的孙子辛苦地从一楼走到了二楼。上前一问原来是生病了,小刘同学做了好人好事,帮助这位爷爷拿了书包,这时我才发现,刚才的我连他身上背了两个书包都没有看到,顿时觉得自己特别渺小与狭隘。  

罗恩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是要相信孩子,不要摧毁孩子的梦想。有的孩子可能是比较顽皮,但是他身上也一定有他的闪光点,作为教师就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寻找、善于发掘孩子们的闪光点。书中还这样写:如果你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个班违反纪律、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那你肯定会心情差到极点。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班的未来商界精英、律师、艺术家的话,你就会不遗余力的培养他们,并用自己的方式鼓励他们不断前行。

        在不久前学校组织的迷你马拉松活动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平时表现不怎么亮眼的孩子却在跑步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奋勇拼搏,他们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不断地为自己的同伴加油。在同伴们互相鼓励中,我们班拿下了迷你马拉松的第一名。

       在罗恩老师的克拉克学校里,每个孩子都是幸运的。在正达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呢?正达提供了孩子们各种各样的平台:马拉松、FSTV、外语节、周周演,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都让孩子们激发出自己的潜力,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也让老师们对自己的孩子们有了更深的了解。中国教育给人的感觉可能应试教育的比重较大.但是成功的教育是不分国界的,优秀的教育成果一定是大同小异。在肯定孩子的同时给予其信心,在发现孩子潜力的同时循循善诱,用心聆听孩子们心声的同时又不放弃任何一个,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教师的身份.

阅读(775) | 评论(0)查看全文>>

看不见的大猩猩(2016-02-29 22:00)

栏目:个人博客

看不见的大猩猩

 “看不见的大猩猩”,这是我最近在晨会课时给孩子们分享的一个小实验。这是一个来自哈佛大学的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参加测试者被要求观看一段影像资料,并记住影像中黑白两队篮球队员中白队队员的传球次数,时间很短,只有一分多钟。在这段影像里,两队队员比赛过程中,有一个人装扮成大猩猩在背景后面跳来跳去持续一段时间才过去。然而在观看结束之后接受提问时,至少有一半的测试者没有看到大猩猩。该实验后来在全球范围内被重复了若干次,结果十分一致:至少有一半的人没有看到影像资料中出现的大猩猩。晨会课上,我让小朋友观看了视频,果然,班级里有一半的小朋友没有看到大猩猩。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自己做测试前,我对这个实验已经有所了解,在已经知道视频中会出现大猩猩的情况下,我认真地观看了视频,我在数队员传球次数的同时,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寻找大猩猩这个任务中,很快,我便注意到了大猩猩的出现。然而,在视频的最后,公布了黑白两队篮球队员的传球次数,遗憾的是,我的计数出现了错误。

 实验结束后,我让小朋友一起思考了这些问题:谈谈你对这个实验的看法;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吗?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这个实验很简单,他们既能看到大猩猩,也能准确地对传球次数进行计数;有的认为是实验误导了他们,因为在实验中,我让他们务必认真数传球次数,所以他们才忽略了大猩猩的出现;还有的小朋友做出了归纳总结,人只能专注地做一件事,在一心二用或者一心多用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失误。

 看到小朋友得出的总结,我感到很欣慰,然后实验给我们带来的启发还不仅仅停留于此。有时候,即使在我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我们也会因为自身能力的局限而出现失误。实验以一个科学的角度,证实了人类能力局限性的存在,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在我们争取把每一件事都努力做得更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人的局限性,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别人的小错误时,我们应该要学着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想,这是我从这个心理小实验得到的启发。

阅读(769) | 评论(0)查看全文>>

我与责任杯(2015-12-12 22:44)

栏目:个人博客

我与责任杯

进入福山第三年,这是我参加的第三个责任杯。纵观这三年的责任杯,我从独立备课、独立上课到团队帮我出谋划策、我上课、团队说课,再到今年的团队备课、同伴上课,虽然形式一直在变,但我们肩上的责任和刻苦钻研的匠人精神却未曾改变。

今年的责任杯可以分为三部分:

1. 朗文课时任务链设计比赛:虽然这个学期的工作一直都围绕着单元整体设计而进行,但要在短时间内,自己独立完成朗文一个单元的课时任务链设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比赛中,我以一个单元为研究对象,从单元整体出发,通过研读教材、分析教材,把握单元重点与难点,从而设计单元分课时的目标与文本,并对某一教学片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2. 诗歌朗诵比赛:我们首先以小组学习、集体分享的形式,一起先学习了英语诗歌朗诵中的技能:例如连读、重度、弱读、失爆等。正式朗诵比赛中,我虽然自己没有参赛,但同伴们优美的朗诵声伴着精美的画面和悠扬的音乐,就如同饕餮盛宴一般,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律动之美,她们朗诵的诗歌把我带向了远方,拉近了和诗人间的距离。

3. 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和去年相比,我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去年我上课,大家一起帮我出谋划策,而今年,虽然自己不上课,看似参与的环节少了,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降低了参与备课的热情与积极性;我积极参与讨论、为同伴的课件录音、上网搜索课件中所需要的资料,为同伴略尽绵薄之力。整个备课环节,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大家的团队精神及两位上课老师对于工作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精神。虽然没能观摩最后的展示课,略带遗憾,但我坚信,这样通过集体的力量而诞生的课一定是最棒的!

责任杯就像是一个展示我们的舞台、一个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一盏为我们指明方向的灯,但它并不是我们的终点。今年的责任杯已经拉上帷幕,但我们前进的脚步却不能停息。我们必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阅读(738) | 评论(0)查看全文>>

3A Chapter 1 课时任务链(2015-11-20 15:56)

栏目:个人博客

朗文3A Chapter 1Weather And Seasons课时任务链表

课时划分

课时目标

课时文本

补充资源

第一课时

Seasons in Hongkong

(Part A&B)

1.    复习四季的表达方式及简单的描述季节的形容词: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warm, hot, cool, cold

2.    初步学习描述天气的形容词:

foggy, rainy, dry, windy, wet

3.    初步学习有关天气的问答方式,并初步了解一些描述天气特点的简单语言: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It’s …and …

4.    通过了解香港的天气特点,开拓视野

 

Ting Ting and Beeno are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in Hong Kong.

Ting Ting: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winter?

Beeno: It’s cold and windy. It blows strongly in winter.

Ting Ting: I don’t like winter. It’s too cold.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Beeno: It’s warm and foggy. On foggy days, we can not see things far away clearly.

Ting Ting: Really? It’s dangerous. I don’t like it. How about summer?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

Beeno: It’s hot and rainy. It rains a lot in summer. It’s wet.

Ting Ting: Oh, I’m afraid of i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autumn?

Beeno: It’s cool and dry. You can see the leaves falling. It’s a beautiful season.

Ting Ting: Wow, I like it!

 

第二课时

Clothes &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weather

(Part F)

1.    进一步学习描述天气的形容词:

foggy, rainy, dry, windy, wet

2.    进一步学习有关天气的问答方式: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It’s …and …

3.    初步学习用简单语言对在不同季节所穿衣服进行陈述,并了解与其对应的一般现在时的表达方法:

We’ re putting on …

We’ re wearing …

   We wear …

4.    初步学习用简单语言对在不同季节所进行的活动进行陈述,并了解与其对应的一般现在时的表达方法:

We’ re …

We …

5.    学习歌曲Outside Today,并尝试用Part F中所提供的结构,自编歌曲

6.    通过编写歌曲,体验歌曲带来的乐趣

Wet day, wet day,

We’re putting on our raincoats today.

Wet day, wet day,

We’re playing in the rain today.

 

Hot day, hot day,

We’re wearing a hat today.

Hot day, hot day,

We’re playing in the sun today.

 

 

第三课时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E)

1.    掌握描述天气的形容词并熟练运用相关句型对天气进行描述:

foggy, rainy, dry, windy, wet

It’s …

2.    学习了解一些活动的表达形式:

plant flowers, go to the park, eat ice cream, go swimming, fly kites, go hiking, wear a scarf, eat hotpot

3.    能用简单语言对在不同季节所穿衣服进行陈述(一般现在时):

We wear…

4.    能用简单语言对在不同季节所进行的活动进行陈述(一般现在时)

We …

5.    通过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通过观察了解天气,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爱

I like spring.

It’s warm and foggy.

In spring, I wear a jacket and a pair of jeans.

I plants flowers and go to the park.

 

I like summer.

It’s hot and sunny.

In summer, I wear a T-shirt and a pair of shorts.

I eat ice cream and go swimming.

 

I like autumn.

It’s cool and dry.

In autumn, I wear a sweater and a pair of trousers.

I fly kites and go hiking.

 

I like winter.

It’s cold and windy.

In winter, I wear a scarf, a ski jacket and a pair of trousers.

I eat hotpot.

 

第四课时

 

(Part C)

1.    体会Mr WindMiss Sun的不同特点

2.    通过对Part C故事的学习,提高阅读技能

3.    通过思考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鼓励学生多动脑,激发他们的思维

 

第五课时

Revision: Seasons in Shanghai

&

Phonics

1.    通过对上海天气的描述,复习本单元重点单词与词汇,做到熟练掌握并能在相关语境中熟练运用

2.    掌握字母组合th( / ð/)和字母d (/d/)的发音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Shanghai.

They are …

In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

 

 

 

 

 

请选择一个重点或者难点进行片断设计:

Main points/Difficult points:

Part F

 

 

Steps

Activities(T & Ss) + Sample

Key structure / Voc

Notes

 

1.     

Show the pictures and ask some questions

What season is i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用已学语言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旧知

 

2.

Listen to the song and fill in the blanks

____ day, ____ day,

We’re ____ on our ____ today.

____ day, ____ day,

We’re ____ in the ____ today.

 

____ day, ____ day,

We’re ____ a ____today.

____ day, ____ day,

We’re ____ in the ____ today.

通过聆听歌曲及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汇,引出新内容

 

3.

Ask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What are we wearing on rainy/hot days?

What are we doing on rainy/ hot days?

学习新语言点

 

4.

Brainstorm

What are we wearing on windy days?

What are we doing on windy days?

通过思考,激发思维

 

5.

Make a new song with the language structure

Outside today(windy days)

____ day, ____ day,

We’re ____ a ____today.

____ day, ____ day,

We’re ____ in the ____ today.

在语言支架的帮助下,创编歌曲,提高学生兴趣

 

6.

Group work with the language structure

Outside today(cold days)

____ day, _________,

We’re_______________.

____ day, _________,

We’re ______________.

逐步脱离语言支架,层层递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语言

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阅读(766) | 评论(0)查看全文>>

绘本的启迪(2015-11-04 14:33)

栏目:个人博客

绘本的启迪

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阅读的书,心里充满了忐忑与不安。因为这类书籍似乎与我的年龄不相符合,甚至显得有点儿不伦不类。因为那是绘本,素来是给低龄儿童看的。有朋友一定会疑惑:你都三十几了,还在看绘本?我想坚定地回答:是的,而且我还会一直看下去。

要说与绘本结缘,是源于家中的孩子。小家伙已经3岁多了,对图书的兴趣与日俱增,于是我给他买了很多绘本,给孩子读绘本是我每天下班回家后的必修课。近日正好读到一本叫《点》的故事书,给我感触颇深。故事中的瓦斯蒂是一个对画画毫无兴趣的小孩子,他的老师却一直不曾放弃。有一天,老师让孩子在画纸上随意点了一个点,随后让孩子在纸上签名,最后他郑重其事得用精美的画框裱好后挂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这让瓦斯蒂一下子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他每天不停地画点,画各种各样大小形态不一的点。通过自信心的建立,瓦斯蒂甚至在学校里举办了主题是点的画展。这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作家彼得.雷诺兹。在书的最后,作者写了一句“献给我七年级的数学老师-马特森先生,是他鼓励我‘画一笔’。”

我有理由相信即使作者画的不是真人真事,至少也是有感而发。而带给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老师们要把鼓励和赞美带给学生。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对孩子们来说,就如同水对于鱼儿那般重要。通过一句激励的话语,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孩子们只是迈出小小的第一步,但是老师通过对他们的赞美,会极大的强化他们对成功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拥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信,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建立良好的教学气氛和师生氛围。

如果说绘本《点》就像一本启示录,给我带来无限思考,那么另一本绘本《可爱的鼠小弟》就如同源泉一般,为我提供教学上的素材。记得去年,我要教牛津2A教材里的Module 2 Unit 1 I can swim这一课。在分析了教材后,我认为该单元主要语言目标是让学生能用I can/ I cant …的句型准确描述自己的能力,能用-Can you?-Yes, I can./ No, I cant.句型对对方能力进行问答,并能用What can you do?的句型询问对方能力。在分析了教材后,我又分析了学生的基本情况:福山的孩子英语基础本来就比较扎实,再加上我们不仅学习牛津教材还学习朗文教材,词汇量大,且这个内容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学习,这样一来,书本上的内容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就有点简单枯燥了。好吧,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就让书上的内容来个拓展吧。

说来也巧,那时我一直在陪儿子读一套名为《可爱的鼠小弟》的绘本,其中一本讲得是鼠小弟想要摘树上的苹果吃,可由于他个子矮,能力又有限,始终无法摘得苹果。而他的朋友小鸟、大象、袋鼠、长颈鹿等却因为拥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能力,都成功摘到了苹果,这让鼠小弟很是难过。就在鼠小弟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好朋友海狮出现了,鼠小弟认为海狮不会飞、不会跳、也没有长鼻子长脖子,怎么可能能拿到高高挂在树上的苹果呢?这时海狮告诉它,它也有它不同于别人的特点。说时迟那时快,小海狮利用自己顶球的能力把鼠小弟顶上了天,最后帮助鼠小弟成功摘到了苹果。书中的情节富有童趣,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当时整节课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孩子们都很喜欢。

     对于我而言,绘本不仅仅是简单的带图画的故事书,它能给我们带来的远远超过我们成人所能想象的。绘本是3岁就能看的书,是33岁也能看的书,更是能看一辈子的书。

阅读(720) | 评论(0)查看全文>>

小和尚与石头(2015-10-19 15:59)

栏目:个人博客

最近看了一篇石校长发给我们的小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和尚为了探究人生的价值而向老和尚请教。老和尚非但没有马上回答他的问题,反而让小和尚拿了一块普通的石头去叫卖。小和尚拿着石头分别在菜市场、博物馆、古董店去叫卖,得到了不同的报价,每次价格也随地点的改变水涨船高。最后老和尚一语点睛:自身的价值是通过身处的平台体现的。

虽然是个小故事,但是读完后感想颇多。首先拿自己来说,福山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个人价值要在自己小小的工作岗位中得到提现。对于老师而言,学校就是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是老师们的成才之地、立业之本。作为浦东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学校领导对老师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每个老师也都尽自己所能,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大到公开展示课,小到日常随堂课,福山老师都用极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去对待。在福山这两年多的时间内,我也得到了很多的锻炼。虽不说到达多高的高度,但是相比进校前自认还是长进颇多。

延伸到教育上。老师们也应该像故事中的老和尚一样,善于引导,循循善诱。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微弱闪光点,给孩子们展现自己的平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就。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在不断发展中感受到自我价值。

不得不提的是,平台是客观的,主要靠的还是老师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努力成为优秀的老师,从而才能培养出一个个素质优良的学生。

阅读(771) | 评论(0)查看全文>>

由绘本《点》想到的(2015-10-19 14:43)

栏目:个人博客

        家中孩子已经3岁多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后,对图书的兴趣与日俱增。我给小家伙买了很多书,在忙完工作后,我习惯每天一定要抽出点时间给孩子读几本书。

  上周正好读到一本叫《点》的绘本,给我感触很大。这本书顾名思义就是指各种各样的点。大致内容是说一个对画画毫无兴趣的小孩子,老师却一直不曾放弃。老师让孩子随便在画纸上点一个点后,让孩子在纸上签名,随后郑重其事地用精美的画框裱好,并挂在办公室的墙上。这让孩子一下子对画画充满了兴趣。通过自信心的建立,孩子甚至在学校里举办了主题为点的画展。这本书是加拿大作家彼得.雷诺兹画的。在书的最后作者写了一句“献给我七年级的数学老师-马特森先生,是他鼓励我“画一笔”。”

 我有理由相信作者画的是真人真事,即便不是完全吻合,至少也是有感而发。而带给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老师们要把鼓励和赞美带给学生。

  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简直就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养料,就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重要。特别是在小学,小学生的心理特别脆弱。如何维护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教师的赞美越多,孩子们学习的劲头就越足。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在一个班级中,肯定会有出类拔萃的孩子,也肯定会有成绩很差的孩子。而在当中就会聚集着大量的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孩子们,因为他们从来不惹是生非,学习成绩虽然不算好,但也不会名落孙山,在中游徘徊的他们并不会被老师们注意。但是如果我们老师能及时发现这些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一句激励的话语,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对这些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虽然有时孩子们是迈出小小的第一步,但是老师通过对学生们的赞美,会极大的强化学生对成功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拥有成就感,从而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培养起学习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还能建立良好的教学气氛和师生氛围。

另外,耐心也是老师们需要有的基本素质,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诉求。教师通过倾听和鼓励,教会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这也能让孩子们能充分的表露自己的内心思想,从而更有利于老师们教学的开展。

阅读(746) | 评论(0)查看全文>>